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我们有能力端稳自己的饭碗——如何看待粮食供给能力

   2019-08-07 人民日报赵永平 顾仲阳 常 钦 申少铁3700
核心提示:“农机安‘大脑’,标准化种地,不缺苗、不漏籽,看来秋粮产量也不会低!”夏粮丰收,一袋袋麦子摞进粮仓,安徽怀远县徐圩村种粮大户尚跃,紧跟着就种下了玉米。站在地头看着绿油油的苗情,他一脸的陶醉。



“农机安‘大脑’,标准化种地,不缺苗、不漏籽,看来秋粮产量也不会低!”夏粮丰收,一袋袋麦子摞进粮仓,安徽怀远县徐圩村种粮大户尚跃,紧跟着就种下了玉米。站在地头看着绿油油的苗情,他一脸的陶醉。

 

从江南鱼米之乡到中原大地,再到东北黑土地,农民们按照时令辛勤耕耘,粮食生产一环扣一环、一季接一季。

 

没有哪个产业像粮食这样,尽管平时不“显山露水”,一有“风吹草动”,便会掀起惊涛骇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战略,粮食连年丰收,总产量一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牢牢端稳了饭碗,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赢得了主动。

 

当前,农业生产成本攀升、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加之粮食生产持续高位运行。那么,粮食生产后劲还足吗?粮食供给能力有保障吗?就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看产量——大国粮仓根基牢固,粮食总产站上新台阶

 

“吃不饱”已成过去,新课题接踵而来:近年来,一边是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一边是总产、库存、进口出现“三量齐增”。连年丰收为什么还要进口,我们的饭碗如何端得更稳?

 

“适度进口,为的是调剂余缺,有效缓解国内农业资源压力。”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我们要看到,全球粮食年贸易量在4亿吨左右,仅占我国消费量的2/3,十几亿人不能靠买饭吃过日子。解决好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必须坚持立足国内,‘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

 

纵观基本面,大国粮仓根基牢固。

 

——基础夯实,改变“靠天吃饭”局面。

 

“过去春怕旱,秋怕涝,现在渠相连、水畅通,望天田变吨粮田。”河南滑县西徐营村农民袁社打心眼里高兴。一个高标准农田项目落户,改宽、硬化渠道,解决了全村农田的灌排难题。

 

稳住耕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15.46亿亩以上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这些硬杠杠,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基础支撑。目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48,一半以上耕地实现了旱涝保收。

 

——科技驱动,大大提升土地产出率。

 

河北清河县,400多台联合收割机刚上演完浩荡的夏收场面:嗖嗖嗖,一簇簇麦秆应声倒地,点播机紧跟其后,一粒粒玉米精准下种。“早上还是地里的麦,中午就成了袋里的粮,种收二合一,‘三夏’变‘两夏’,真神!”高裴村农民王耀武竖起大拇指。

 

无人收割机、高速播种机进田,不断刷新麦收速度,清河县29万亩小麦,不到一周就收割完毕。

 

数字最有说服力。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8.3%,五年提高三个百分点。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8%,农民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历史;新品种不断更新换代,今年夏粮几个主产省单产增加15公斤以上。目前水稻、小麦、大豆、油菜全部为自主品种,不折不扣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

 

——政策托底,调动各类主体种粮积极性。

 

“地里种什么?价格怎么样?”春耕之前,山东无棣县双堠村杜青林就有了答案:“优质麦有补贴,跟公司签了订单,咱挣的是放心钱。”稳粮促增收,今年政策公布早,资金下拨快,扶持力度只增不减。稻谷、小麦收购价政策进行调整优化,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不断完善,种粮农民真正吃上了定心丸。

 

统计局数据公布,今年夏粮总产量2835亿斤,同比增长2.1%。夏粮丰收看秋粮,农情调度显示,秋粮播种面积达到12.8亿亩,与上年基本持平,为秋粮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看总量,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158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站上新台阶。看人均,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高于平均水平。的确,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米袋子”更充实,“菜篮子”更丰富,“果盘子”更多彩,我国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口粮自给率达到。

 

“粮食生产基本面持续向好,我们有能力、有底气牢牢端稳饭碗,保障重要农产品供需平衡。”韩长赋语气坚定地说。

 
标签: 粮食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