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记者走基层(农民日报记者有更新)

   2013-06-19 8家媒体8260
湖南将作业质量贯穿专业化服务全程

农民日报记者  张振中

详情见:http://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3-06/14/nw.D110000nmrb_20130614_1-08.htm?div=-1

 
武陵山下的“农机梦”

农民日报记者 杨娟

详情见:http://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3-05/24/nw.D110000nmrb_20130524_1-08.htm?div=-1


机插秧率从倒数到 湖南"惊人一跃"咋实现
      人民日报记者  颜珂

(共三页)详情见:http://www.farmer.com.cn/xwpd/jjsn/201304/t20130428_836660_2.htm

 
湖南:大户带动早稻机插秧

农民日报记者 张振中

    详情见: http://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3-04/27/nw.D110000nmrb_20130427_7-01.htm?div=-1  

            
湖南力推现代农业机械化 农民可穿着皮鞋种田

       人民日报记者 陈沁星

              详情见: http://hn.people.com.cn/n/2013/0420/c337651-18505744.html


从育秧环节入手破解机插秧推广难题 

早稻机插秧突破600万亩

湖南日报记者  刘勇

      详情见:  http://epaper.voc.com.cn/hnrb/html/2013-05/07/content_658564.htm?div=-1

         
湖南省农机局提醒各级农机部门抓好机插大田管理

红网  廖洁   

 详情见: http://news.rednet.cn/c/2013/04/23/2983956.htm


湖南春耕形势喜人 “穿着皮鞋种田”让农民体面赚钱

 红网  廖洁    

 详情见: http://news.rednet.cn/c/2013/04/20/2980696.htm

 
农业机械化成就种粮农民增收梦

省广播电台  徐神    发稿时间:2013-04-19 17:04


       眼下正值我省早稻插秧的关键时期,新闻频道记者徐神在素有“天下粮仓”美称的洞庭湖区走基层采访时发现,如今大多数种粮农民们,告别了传统的“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的耕种模式,而是采用了省时省力省钱的机械化插秧新技术。请听记者徐神采写的走基层录音专稿《农业机械化成就种粮农民增收梦》 :

在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种粮大户 阳岳球 的稻田里,记者看见,不到半个小时里,一块原本空荡荡的水稻田里出现了一排排整齐的秧苗。
        阳岳球指着他的“宝贝”插秧机说:“三年之前我们没有推广机插秧,人工撒播的话,收获水稻最多的只有四五百斤,像现在的机插秧,最少可以保证九百到一千斤。”
       2009年,阳岳球成立了惠众农民合作示范基地,与农户以每亩500至550元的耕地流转价格作股入社,年底基地与农户享受“二八分成”。虽然,今年耕地流转价格涨到了每亩700元,但阳岳球依然决定,在去年种植6000亩水稻的基础上,今年再多种植4000亩。是什么原因让阳岳球扩大种植面积呢?阳岳球:“以前我们请了一个农民插田,一亩地需要150元,用了机械插田,区里还补助50元,我们几乎插一亩田下去,只需要人工费二三十元。”
       与阳岳球一样,在岳阳湘阴县新泉镇王家寨村,村民王利平和陈孝林两口子种植的十亩水稻田里,也从村里的合作社请来了洋马牌插秧机,一天时间家中的十亩水稻田,全部完成插秧。王利平两口子感叹,机插秧速度快了,质量好了,自己轻松多了,成本也降低了:“现在工价高,请一个劳动力要一两百元都没有人干,现在机械插秧一亩地只需要三十元,比人工成本低多了。”
       在长沙望城区新康乡六合围村,记者看见,80后的种粮大户袁虎,穿着衬衫、西裤、皮鞋,站在承包的2600亩水稻田旁。袁虎说,现在农村年轻人都不种田,认为既脏又累,老年人又不能种田,担子全部落在中年人肩上,但是水稻种植从育秧、插秧、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后,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袁虎:“这些土地流转到我们大户,我们大户开展机械化生产,既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改善当地的劳动就业。”
       省时省力省钱的机械化插秧新技术受到种粮农民的欢迎。今年,我省提出“推广插秧机8000台以上,消灭水稻机插秧空百县市区”的目标,湖南省农机局局长王罗方介绍,今年,农民和农业服务组织购买插秧机享受财政资金补贴,补贴额度50%,单个机械补贴资金5万元。目前,省农机局也派出了30多名农机技术骨干,深入种粮大县指导春耕生产,目的就是想让农业机械化成就种粮农民的增收梦:“通过合作化和机械化,使农业变成有钱可赚,有人愿意干,并且有相当的社会组织化程度,那个时候就是产业了,农业机械化让我们的农民穿着皮鞋种田,他们就有尊严和幸福感了。”
 
                   
我省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
 湖南科技报  吴公然

        湖南科技报  吴公然    “你们看,这就是育秧软盘,使用寿命为一年,用完了就这样被扔了,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4月18日上午,在屈原区河市镇三联村的田边,省农机局长王罗方边指着散落在田埂上的塑料壳边说,今年推广使用的育秧硬盘,可以使用5年,然后由企业回收,就能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据介绍,今年由政府集中采购育秧硬盘,每个育秧硬盘的价格由去年的7.5降到了6元,再由政府补贴3元,农民只需花3元钱就能买到一个育秧硬盘,使得育秧成本大大降低。并且硬盘使用5年后,再由企业以每个1.3元的价格回收,农民就会有意识的将用过的硬盘收集起来,不会随便将其遗弃。而这只是我省今年为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所采取的措施之一。
    我省虽然是个水稻生产大省,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500万亩以上,面积和产量居前列,但水稻机插水平却在属落后状态。王罗方告诉记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我省属亚热带山地丘陵地区,自然条件复杂,耕作制度是带水作业的双季稻生产,这相应地对插秧机具的复杂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水稻生产的规模小,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
    “去年我们猛抓了一把,机插率由2011年的4.77%提高到近10%。今年争取推广插秧机8000台以上,机插面积突破1000万亩,水稻机插水平达到15%以上。”王罗方说,为实现今年的目标,我省采取了主攻“为机育秧”、力推“大户购机”等措施。
    在“为机育秧”方面,我省制定了“为机育秧”标准,向全省推广,不但让农民育秧有章可循,而且育出来的秧能适合插秧机具作业;力推“大户购机”,对种粮大户购机进行累加补贴,很多地方一台市场价格为15万元左右的插秧机,经过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累加补贴后大约只需花5万元。
    据了解,面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日趋减少的现实,农业机械发挥了巨大的替代作用,不仅省时、省力、省人工,而且对保障粮食,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湖南水稻产量居前列 2012年机插秧率翻一番近10%


华声在线记者  赖泳源

详情见: http://365.voc.com.cn/article/201304/20130422094707731.html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