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江西:探索农机维修业财政补助新模式

   2015-01-19 江西省农机局 作者:官少飞7760

  二、提升服务能力,拓展业务渠道,开拓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新格局

 

  一是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为了提高全省农机维修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我省每年举办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培训。2013年10月,我省将农机技能培训与阳光工程培训相结合,免费开展了农机修理工高、中、初级三期培训班,共计培训了404名技术骨干。同时,部分市县与人社劳动部门合作培训了200余名修理工,为实施“以奖代补”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2014年6月,我省举办了农机维修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与业务拓展培训班,组织2013年实施项目的138个维修中心负责人培训交流,挑选了15个项目单位进行PPT专题交流,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项目实施基本情况和建设成效,并逐个点评进一步指导了全省项目建设。9月底,我省继续举办了三期农机修理工技能培训班,为143个项目单位培训了509名农机修理工,有效推进了全省项目实施和农机维修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是探索“企社共建”,拓宽经营服务面。当前,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企业的“三包”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化的零配件供应和机具维修保养需求越来越突出。因此,农机维修网点与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的“企社”、“企点”和“社点”共建合作成为发展趋势,既能延伸售后服务,使用户得到及时的维修服务,又减轻了企业的“三包”服务压力。在2014年6月的培训班上,我省邀请了国内6家农机企业现场开展“企社共建”对接活动,探索合作共建模式,进一步提升农机维修服务水平。南昌县西联农机维修服务中心与10余家企业开展维修服务合作,承包了附近乡镇机具的维修保养任务,维修中心接到企业反馈或机手电话后,指派专业师傅上门检查,能够及时诊断、准确向企业反馈零部件供应需求,解决了农机手因盲目反馈,造成与企业信息对接不顺畅而耽误农时的局面。农机合作社、维修中心拓宽了作业生产、维修保养、操作培训、零配件经营等服务领域,建立了社会化服务网络,为农民机手提供“一条龙”服务。

 

  三是“农机医生”下乡,流动服务到田头。我省实施农机维修“以奖代补”项目,鼓励配备流动服务车,给予每台5万元补助,超出部分自筹解决,项目单位共计添置了350余台服务车,一般以皮卡车、越野车、面包车居多,装载零配件和维修工具,提升了流动服务功能,开展“农机医生”下乡活动,做到进村入户、送维修到田头服务,保障了机械顺畅作业。瑞昌市碧野农机合作社流动服务车在春耕、双抢农忙时节,备好常用农机配件,天天巡回在田间地头,随时修理故障农机,还教会农机手常见的故障排除知识。大余县黄龙农机合作社针对大型农机维修较复杂、存放难的实际,维修中心也为服务区域内的农机户、合作社成员提供“急修送上门、大修到中心”的“保姆式”服务,并免费为农户和社员存放机具。这些做法都很受农民机手的欢迎。

 

  通过维修服务能力建设,全省农机维修经营服务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一台车就是一个流动式农机维修服务站,不仅成为了农忙时节的靓丽风景线,而且成为了农机部门指挥调度下乡宣传、抢修服务的应急车;不仅有效扩大了农机社会化服务辐射面,而且较好地履行了农机公共服务职能。我省实施农机维修“以奖代补”项目,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农民日报等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纷纷宣传报道,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一年织线条、二年强基础、三年见成效”的建设目标,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思路是:进一步提升农机维修流动服务站功能,打造一支农机“全科医生”和“急诊医生”队伍,基本解决农机“看病难”问题后,再想方设法解决农机“住房难”问题,力争开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新格局。

 

  一是计划补助建设农机维修流动服务站。2015年江西省将继续安排2000万元,计划招标购买流动服务车,“以奖代补”建设农机维修流动服务站。由已经建设的281个维修中心自愿申请、逐级申报审核,为选择符合条件的单位购置服务车,整车改装配齐维修功能设备,费用由省财政补助与维修中心自筹共同解决,购买后产权归农机维修服务中心所有。通过加强维修中心装备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机维修服务水平和应急机动性,切实解决农机“看病难”问题。

 

  二是计划开展“以奖代补”机库棚建设。江西省计划从2016年起,争取省财政连续三年投入共计6000万元,按照1:1配套,“以奖代补”建设2000个标准机库棚,切实解决农机“住房难”问题。

 

 
标签: 江西 农机 补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