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新常态下“中国粮仓”的勇敢担当

   2015-07-17 河南日报6610
  夯实基础,唱好粮食生产“重头戏”

 

  农业进入新阶段,粮食生产各种资源要素已经绷得很紧,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不少人担心,如果不能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取得突破,粮食生产很难在高基点上实现新跨越,甚至有出现“拐点”的风险。

 

  “夏粮实现‘十三连增’,打破‘两丰一歉’的传统周期波动,证明全省粮食生产具备夺取稳产增产的应变能力和深厚实力。”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说。

 

  “土地不认爹和娘,收拾好了多打粮。”以每年新建900万亩的速度推进的高标准粮田,为夏粮连丰奠定了硬件基础。

 

  漯河市郾城区种粮大户常秀田家的小麦喜获丰收,亩均产量达到了660公斤。老常高兴地说,家里流转的200多亩耕地在高标准粮田示范方内,拿着电卡一划拉,水就来了,一亩地浇一遍水只需5元。

 

  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粮田。我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按照标准统一建设高标准粮田,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据省农业厅统计数据,今年高标准粮田建成区小麦亩均产量超过500公斤,比非建成区高100公斤。目前全省已累计整合资金385亿元,建设高标准粮田4046万亩。

 

  更可喜的是,今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河南省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实现高标准粮田的依法规划、建设和管护,将为全省粮仓充盈发挥长远效用。这也是部高标准粮田建设法规,被省人大常委会评价为推动粮食稳定发展的“创新创举”。

 

  高标准粮田建到哪里,高产创建就跟到哪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等科技创新的“标配”,为夏粮连丰集聚了软实力。

 

  沈丘县为全县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社等提供“私人定制”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粮食作物平均增产5%以上,并减少不合理施肥或盲目施肥量。

 

  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目标,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集成创新成熟技术模式。测土配方施肥、深耕深松、节水灌溉等增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挖掘了小麦增产潜力,实现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

 

  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有旱涝保收的吨粮田,加上先进技术的配套,到2020年河南达到1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承诺就有了保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