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规模经营无“度” 年年种年年痛

   2016-04-18 聚土网3990
核心提示: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表示:土地流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表示: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强调:坚持经营规模要适度!但是各地仍然有许多企业、社会资本、农民在进行土地承包过程中逾越了这个“度”,导致严重亏损。



    发展规模化农业要“适度”

    2009年,有“万亩粮王”之称的重庆永川农民梁自然承包了1万多亩农田,搞大规模种植。每亩的承包价格是810元,但实际支付的报酬已经超过900元。几年下来,梁自然不仅没有盈利,还累计亏损达200多万元。

    2010年,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的一位种粮大户夏志鹏拿出所有的积蓄,与别人合伙流转了1300亩土地种植水稻,年就亏了30万元。

    2011年,荆州市江陵县卫华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杨卫华,在六合垸农场一共种植了160个大棚,300亩良田,全年的总产值接近400万,但是一年算下来却亏了50多万。

    2013年,商丘市虞城县站集镇农户葛长志,流转了本村100亩土地租用机械费350元/亩,农资投入592元/亩,再加上1000元的流转费,总成本在1942元/亩。粮食出售后,每亩能挣196元。然2013年遭遇“晚霜冻”减产,小麦亩收成仅500斤左右,当年亏损近5万元。

    为什么规模越大越不赚钱?

    船大难掉

    适度规模经营,才能“精耕细作”,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一旦规模过大,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就成倍降低。如果遇到种植产品不匹配或遇到自然灾害,那么根本掉不了头,其损失可想而知。有报道某地土地流转种粮大户承包1487亩土地,种植收益较高的黑麦,但还未收成时就遭遇大风天气,导致黑麦大面积倒伏。为弥补损失,又赶紧种植玉米。其他农户面积小,一天就补种完毕,但种粮大户的千亩土地忙了两周才补种完成,结果补种晚,误了时节,导致亏损严重,后继乏力。

    政策太滞后

    政府农业补贴、农业金融、保险等政策性支撑体系建设滞后。规模种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政府农业补贴标准低,还经常拖欠。虽然目前开放了部分试点地区的两权抵押,但依然面临许多问题,真正落实下来,各项手续问题和资金到账都需很长时间。

    能力跟不上

    大多种粮大户并没有学会如何成为一个“大户能手,他们虽然扩大了成千上万亩的土地面积,但其实仍然把家庭经营的哪点经验扩展到了千亩面积上,本质依然是“小农”。抗风险能力依然很小,任何一次不可抗力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设施很欠缺

    配套设施严重不足。许多经营大户,没有大型机械设备、没有后续产业链,更没有什么财力支撑,仅仅依靠种植环节来赚钱根本抵抗不了风险。种植大户目前也普遍遭遇缺人才、缺机械、缺农资、缺晾晒地等,尤其是在设施农用地这方面成为大户们集体的“心病”。

    补贴是“正途”

    有许多大户志不在农业,看中的是对农业的补贴政策,没有在地上下功夫,把功夫下在跑关系、跑政策上,这类大户不赚钱也属正常。

    规模化经营如何产生规模化经济效应?

    规模化经营要能产生规模化经济效应,首先就要把握好“度”;其次要完善相关政策性支撑体系,同时贯彻落实到位,不能在大方向指了一条路,就再也不管大户的死活;第三要提升大户的农业知识、技能、管理等方面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市场现状以及风险防范能力适度经营;第四要完善农业融资体系,创新抵押方式,加大对农业经营驻地的政策和金融扶持;第五要加大农业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标签: 三农 土地经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