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农办农[2019]1号的通知

   2019-02-21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9560

 

7.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加强灾情监测预警,密切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研判全年气象年景和灾害发生趋势,关注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早制定应对预案。顺应天时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适应性种植,推进主动避灾。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作物生育进程,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推进科学抗灾。指导农民搞好生产恢复,加大对重灾区支持力度,实现有效救灾。

 

8.加强重大病虫疫情防控。继续实施植物保护工程,完善重大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网点,推行重大病虫疫情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监测预警。加强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玉米螟、粘虫、蝗虫等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和应急防治,确保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密切关注大豆点蜂缘蝽、草地贪夜蛾等新发病虫发展动态,强化技术研发储备。突出抓好柑橘黄龙病、苹果蠹蛾、红火蚁、马铃薯甲虫等重大植物疫情阻截防控,强化海南、甘肃等良种繁育基地疫情监测与检疫监管,深入推进跨区植物检疫执法行动,遏制重大植物疫情蔓延成灾。

 

二、坚持优化供给,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

 

9.优化种植结构。巩固非优势区玉米结构调整成果,适当调减低质低效区水稻种植,调减东北地下水超采区井灌稻种植。继续优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和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适当调减西南西北条锈病菌源区和江淮赤霉病易发区的小麦。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

 

10.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专用小麦、优质食用大豆、“双低”油菜、高品质棉花、高产高糖甘蔗等,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种植效益。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蚕桑、花卉等产业,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道地药材基地。稳定设施蔬菜面积,优化区域布局,保障蔬菜均衡供应。

 

11.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组织科研、生产、加工等部门联合攻关,促进马铃薯主食产业提档升级。继续实施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试点,优化原料薯供应,筛选一批干物质含量高、具有功能性成分的加工专用型品种,为加工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料薯来源。优化主食加工工艺,完善产品配方及工艺流程,提高全粉含量,开发色香味形俱佳的新一代主食产品。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支持企业新建一批主食加工生产线,扩大主食加工产能。广泛开展宣传,组织主食产品消费体验、特定群体营养餐、大众群体放心餐活动,推动主食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

 

12.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种养结合,以养带种、以种促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产加销衔接,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支持新型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为一家一户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茶叶、油菜、水果等优势产区,因地制宜发展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旅融合,挖掘种植业外部增收潜力。

 

三、坚持绿色引领,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13.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保持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确保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继续选择300个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加强农企合作,加快技术集成创新,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提炼一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建设一批化肥减量技术服务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结合延伸绩效管理,将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目标任务分解到省、市、县。加强宣传引导,普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增强科学施肥意识。

 

14.深入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结合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继续在苹果、柑橘、设施蔬菜、茶叶优势产区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将试点规模扩大到175个县,将实施范围扩大到东北设施蔬菜。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引导农民多用有机肥。对首批100个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系统总结技术规程、推广模式、运行机制,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组织方式和技术模式,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在更大范围实施。

 

15.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转变病虫防控方式,大力推广化学农药替代、精准施药、轮换用药等科学用药技术。加快新型植保机械推广应用步伐,进一步提高农药施用效率和利用率。大力扶持发展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强化示范引领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和技术到位率。在粮食主产区和果菜茶优势区,打造一批全程绿色防控示范样板,带动引领农药大面积减量增效,力争主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继续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16.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结合实施节水行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玉米、马铃薯、棉花、蔬菜、瓜果等作物为重点,以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在农田基础设施较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采用膜下滴灌、浅埋滴灌、垄膜沟灌等模式,建立灌溉施肥制度,配套水溶肥料,实现水肥耦合。在干旱缺水、地下水超采等地区,以蓄集和利用自然降水为核心,采用新型软体集雨技术,充分利用窖面、设施棚面及园区道路等作为集雨面,蓄集自然降水,实现集雨补灌。继续组织实施墒情监测,应用现代化手段完善墒情监测网络体系,为指导农民适墒播种、抗旱保墒、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17.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进一步完善组织方式、技术模式和政策框架,巩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成果。调整优化试点区域,将东北地区已实施3年到期的轮作试点面积退出,重点支持长江流域水稻油菜、黄淮海地区玉米大豆轮作试点;适当增加黑龙江地下水超采区井灌稻休耕试点面积,并与三江平原灌区田间配套工程相结合,推进以地表水置换地下水。鼓励试点省探索生态修复型、地力提升型、供求调节型等轮作休耕模式,丰富绿色种植制度内涵。继续开展试点区耕地质量监测、卫星遥感监测、第三方评估,确保完成3000万亩轮作休耕试点任务。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