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微耕机:小“块头”有大市场

   2011-09-13 中国农机化导报 12850

去年3月,重庆合盛公司到湖南长沙举办了场“手离停”微耕机产品现场演示会,从此,“牌”成为各企业博弈的重点。威马等企业随之也纷纷推出了“手离停”设计的产品,中日合资的嘉陵本田公司也与今年将带有类似“手离停”设计的产品从日本引入国内。重庆农机推广部门表示,目前,微耕机在操作的性、轻便型上已经有了很大提升。

在微耕机及操作便利性方面,今年进入市场的重庆嘉陵本田公司似乎更具优势。嘉陵本田公司营业部特约店营业课课长毛学明表示,本田公司的微耕机产品在日本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甚至被誉为“微耕机领域的久保田”,关键在于其产品在性及操作性上总能占得先机。如今,嘉陵本田微耕机已经申请了20多项专利,并从今年3月份开始在各地进行了上百场演示。有业内人士预计,嘉陵本田的微耕机产品,或将成为行业技术改进的新标杆。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科技部部长杨炳南表示,目前看来,微耕机各项参数已逐渐趋于稳定,但产品在科技含量和制造工艺上仍有上升的空间。“国内小型发动机制造工艺同国际水平还有差距,很多还只能使用铸铁材料,体积也比国外同等马力发动机大20%左右。同时,国内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仍有差距,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杨炳南还指出,推进山区丘陵地区机械化水平,做大微耕机市场,只靠生产企业努力远远不够。据了解,目前国际上最轻便的微耕机,自重也在60公斤左右,如果机耕道、索道建设跟不上,机器仍然“上不了山”。

“山区的耕作环境比较复杂,不同的山头,同样的机器很可能无法适应。”杨炳南说,“目前国际上比较主流的方式是以山头为单位,逐个进行整体规划。在机耕道、灌溉设备的建造以及种植方式、工艺的选择上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开发。这样或许更有利于丘陵、山地地区微耕机的推广和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准入:行业标准已可待

除了“先天”不足,“后天”市场监管不足是微耕机事故多发的另一个原因。据了解,除进入《2009-2011年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2011年度调整公示稿)新增的几十家微耕机企业外,还有不少游离目录之外,依靠“打价格战”生存的小企业。这些企业一般只能进行简单的拼装,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更谈不上研发和售后服务能力,但由于售价低廉,仍具备一定销路。

微耕机产品质量监管方面也尚未完善。虽然目前微耕机是中国农机产品质量认证中心每年进行强制认证的几种产品之一,各级农机试验鉴定部门也在对申请进入推广目录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同时各级鉴定站的质量监督投诉机构也通过抽查的方式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进行监督,但对于每年销量以百万计的微耕机市场来说,监管力度仍显得杯水车薪。

同时,行业内对于企业的生产、销售资质方面也缺乏相关的评估机构及评估标准。

不过,这一状况似乎已迎来改善的希望。随着农机领域行业标准是否应当设立的争议逐渐结束,8月3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联合收割(获)机和拖拉机行业准入条件》,这意味着农机行业检测农机企业生产资质的标准正式出台。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表示,行业标准的出台,正是为了解决目前行业内企业生产水平参差不齐、重复建设严重的乱象,目前选择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入手,一方面是由于标准建设刚刚起步,另一方面也是从行业整体考虑,优先解决突出矛盾,积累经验。

目前,微耕机、植保机械等相关领域的标准何时能出台尚无法确定。不过,这已经让微耕机领域的经营者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高元恩表示,《联合收割(获)机和拖拉机行业准入条件》目前也只是一个引导性而非强制性的标准,目前具体的实施细节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但这将对农机工业的健康发展产生重要意义。标准建设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把关,对企业生产资质、质保体系以及生产、节能环保能力的考察和把控,维护市场秩序、规避行业不正当竞争,更好地保护农民机手的利益。

或许,在行业标准真正完善之时,微耕机伤人的报道就可从公众视野中渐渐淡出。(杨鸿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