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中国稻谷市场走向何方?

   2013-07-15 新农网9150
        近年来在市场上一枝独秀、炙手可热的早稻,在今年登场入市后却失去往昔的辉煌,风光不再。

在我国早稻主产省的湖北、安徽、湖南等地,近期普通品种中等质量标准的早籼稻收购价为1.25~1.28元/斤,低于同期市场价格近5%左右。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早稻市场价格呈现一个“降”字无可置疑。

不仅如此,除了粳稻之外,今年不仅我国早稻价格呈现下降态势,中籼稻也将不能幸免。最近,我国南方主产区的市场价格,普通中晚籼稻在1.25元/元左右, 普遍低于收购价。

在鼓励粮食生产一贯政策的支持下,今年我国稻谷生产形势总体向好。据相关部门5月份预计,2013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预计为3048 万公顷,较上年增加18.3 万公顷,增幅0.6%。其中:早稻播种面积为584 万公顷,增加7.5 万公顷,增幅1.3%。单产预计为6.781 吨/公顷,同比增38 公斤/公顷,增幅0.6%。产量预计为20670 万吨,较上年增加242 万吨,增幅1.2%;中稻播种面积为1837 万公顷,增加8.8 万公顷,增幅0.5%;晚稻播种面积为627 万公顷,增加2 万公顷,增幅0.3%。早稻、中稻的连年增产,为市场提供了相对较为充裕的粮源。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近年来我国粮食市场上的一个奇特现象:国内供求基本平衡的大米却大开进口的闸门,周边的低廉大米如潮水般涌进中国市场。

作为标志性的2012年,我国进口大米达到创纪录的231.6万吨。2013年1-5月,我国进口大米数量累计达115.39万吨,同比上升19.48%。这其中还不包括数量相当庞大的走私大米。

据发改委年初发布的信息,2013年我国进口大米配额为532万吨,与上一年度保持一致。其中长粒米配额为266万吨。

进口大米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上。在进口量的中,越南处于位。6月8日,越南5%破碎率大米价格375美元/吨,虽然比上周下跌5%,但到国内完税后价格,比普通籼米仍然低640元/吨左右,巨大的差距使越南大米稳稳挤占国内大米市场。

在国内粮食增产预期和进口大米双重因素下,各类收购主体面对早稻踯躅不前。

早稻是我国南方数省储备粮的品种,每当早稻上市,各级储备粮企业闻风而动,纷纷抢购。可是,今年这些企业却爱恨交加。收购机会来临,却不敢出手。由于早稻市场价格的一路下跌,轮出库存的陈早稻价格始终达不到预想的价格。截止目前,不少储备企业不得不申请延长轮出期。陈早稻占用仓容和资金,现在即使想收价格相对较低的早稻,也心有余而力不从。

地处早稻主产区的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等的贸易商,过去一向看好作为主食品种―如米粉等用粮的早稻,如今只能“望稻兴叹”。这些地区的早稻主要市场――广东、广西、福建省等,已经被进口的低价大米所取代。没有这些市场的支撑,他们岂敢将钱往水里扔?

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大米加工企业现在可谓是只见冰霜,不见春意。“稻强米弱”的持续,进口大米的冲击,使得这些企业大开工大赔钱,小开工小赔钱,绝大多数企业只好关门歇业。

令一些地方的大米加工企业雪上加霜的,是“隔”大米事件的持续发酵,使得湖南省不少地方的稻农看不到丰收的喜悦。广东省接二连三退回的“隔”大米,不仅堵死了大米加工企业的销路,也堵死了农民出售稻谷的通道。即使是低价出售,含有“隔”的稻谷也无人问津。

面对犹如寒冬的早稻市场,有关部门出台了初步拯救措施。最近,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粮食局等部门印发了《2013年早籼稻收购价执行预案》。当2013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市场价格每50公斤分别低于132元、135元和150元时,启动收购价。这个比2012年分别提高12元、10元和10元的早稻、中晚籼稻、粳稻的收购价政策,或许会给种粮农民些许安慰。毕竟有作后盾,辛勤劳作的成果有了销路。

但是,人们不禁要问按照今年收购价收购的稻谷,依据顺价销售的原则能够销售吗?显然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稻谷不能按时拍卖成交,要承担多大的包袱?“隔”污染的稻谷由谁来收?收购起来干什么?稻谷收购价的连年提高,长期国内与国际粮价的倒挂,如何调动农民持续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解答以上问题,不能就生产而生产,就流通而流通。要从生产关系、维护种粮农民利益、粮食的高度通盘考利。

在粮食生产自主化、粮食流通市场化、粮食经营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调节粮食生产的主要手段,从根本上讲就是适时适度地调整生产关系。

作为弱势产业,农民种植粮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依然是对的巨大贡献。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一家一户种植粮食,在风调雨顺下,一年一亩地的收入(不含劳动力成本)只有1000元左右,不及在城市打工四五天的收入。种植粮食越来越突出比较效益的低下,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在农村务农的基本上是不能外出奔波的老人和妇女。年轻的农民一经离乡,就再也不可能回家。

造成农民种植粮食收入低的原因,踢出自然因素外,根本的因素,是的粮食价格政策和补贴政策亟待完善。

我国现行的粮食价格政策,是以粮食收购价为主的目标价格政策,辅之以储备价格、临时收储价格等。从2004年开始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收购价政策,虽然近年来连年提高,但是远远没有达到农民的预期收入目标和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有限度地提高粮食收购价水平,固然有担心粮价作为基础物价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但是,从发达来看,只要调控得当,粮价提高引起社会物价巨幅波动是可以避免的。耕地资源并不丰富的日本,多年来实现了国内大米自给,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大米收购价格的适度。按照目前的价格计算,日本的大米价格是我国近10倍,但日本国内的物价并没有因为粮价而恶性循环。

如果说大幅度提高收购价短期内有困难的话,那么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应当作为目标。

纵观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突出弊端是“均贫富”大大降低了补贴效率。我国现在大多数地方对农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无一例外按照农民承包的耕地给予补贴。不论农民种植何种农作物,甚至是不种植任何农作物,都给予平均补贴。这种“均贫富”式的补贴办法,如何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怎么能够发挥粮食补贴的效率?

 
本文导航:
  • (1) 使粮食补贴效率最大化,根本的办法,就是按照有劳有得的原则,或者依据农民实际种植粮食的面积给予补贴,或者依据农民出售商品粮的数量给予补贴,以此来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