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中国机械工业2013运行态势综述和2014年展望

   2013-11-19 中国机经网8640
核心提示: “需求趋缓、产能过剩、成本上升、价格下滑”的困难状况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虽然今年行业在调结构、促升级、强管理等方面加强了努力并取得一些进展,但利润率仍未扭转下降势头。这一严峻现实警示我们:行业转型升级步伐还须加快,必须更努力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进入“十二五”以来,机械工业运行困难明显增多,转变增长方式的压力急遽加大,今年依然困难很多;但在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正日渐加速;经过努力,2013年机械工业实现了缓慢回升、温和增长和平稳发展;展望明年,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2013年机械工业运行态势
基本特点有四:
稳——缓慢回升、温和增长、平稳发展
调——产业结构继续向预期方向调整
升——向创新驱动、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升级有新进展
降——在需求趋缓、产能过剩、成本上升、价格下行压力下利润率下降

特点之一:“稳”——缓慢回升、低速增长、平稳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主营收入增幅为12.60%,比上年9.8%的增幅回升2.8个百分点,利润增幅13.39%,比上年5.18%的增幅回升8.21个百分点。可见行业景气在缓慢回升;但与“十五”、“十一五”25%以上的年均增速相比,今年12%左右的增速确实比较低;5月以后增速在12%上下波动的幅度不到1个百分点,则可谓相当平稳。

特点之二:“调”——产业结构继续向预期方向调整

1、行业形势分化,与消费、信息化等关系密切的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典型的投资类产品行业
与消费、信息化、自动化关系密切的行业发展速度快于典型的投资产品行业。这一点明显地体现于各分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速对比中。并且从中可以看出:总量比重的汽车行业今年以来增速较快,是助推机械工业增速回升的主要行业;农机、仪表、基础件等子行业增速也都高于机械工业平均增速。
与之相对应的是,典型的投资类产品行业(如工程机械、机床、重型机械、发电设备等)形势则普遍较差;其中有些行业产量未必下降,但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利润下降更为明显,“活没少干,效益大幅下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行业产能扩张严重过度,一旦市场趋冷,竞争愈加激烈,产品价格剧降,导致效益大幅下滑。
重机行业困难,其中尤以一重、二重等行业排头兵企业为最。它们近几年虽然装备水平明显提升,甚至已跻身同行先进之列,但因全行业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因此难以摆脱恶性竞争的困扰,而深陷于效益剧降的泥潭之中。这一教训颇应引起其他行业深思。
与消费关系密切的行业景气度明显好于投资类产品制造业,这一现象给予我们一点启示:
在政策引导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正在加大。今后机械工业的结构调整方向应关注和适应这一变化趋势。

主要产品产量情况:

1-9月累计,约58%的品种产量增长,42%的品种产量下降。其中:
农机和内燃机产量呈快速上升态势,但预计四季度增速将趋缓;
工程机械主要产品虽然1-9月累计产量仍为负增长,但下跌之势已趋缓见底: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混凝土机械、电动叉车等8、9月当月产量均已实现正增长;业内骨干企业普遍转变前两年的激进销售模式,加强风险管控,开始追求“有质量的增长”。
工业自动化仪表、分析仪器、汽车仪表产量增长,电工仪表下降;
文化办公机械主要产品产量下降;
空分设备、印刷机械、塑料机械产量下跌;气体压缩机、石油钻机产量增长;
矿山机械、金属轧机产量下降;起重及输送机械产量增长;
机床行业主要产品产量仍以下跌为主;
电工行业水电设备、燃气轮机产量增长,火电、风电设备下降,变压器产量小幅增长;
轴承、液压件产量下降,模具、紧固件、工业链条产量增长。
汽车产销量持续以两位数增长,其中轿车增幅逐月缓慢下行,商用车增幅逐月回升。
1-9月累计,汽车产销分别为1594万辆和15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8%和12.70%。
今年汽车产销量增速之高超出年初预计,全年产销量有望首次超过2000万辆。
2、中西部地区发展快于东部地区
3、民营企业发展快于全行业平均速度

特点之三:“升”——向创新驱动、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升级有新进展

在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机械工业的转型升级已艰难起步。今年虽有一些进展,但不宜评价过高;全行业要真正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尚需坚持不懈地长期努力。
(1)外延扩张显著降温
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不但持续大幅回落,而且现在已明显低于同期全社会和全部制造业。这说明机械工业产能扩张热已明显降温;当然也反映出当前机械企业对未来预期不高,信心不足。
(2)创新日趋升温
表现之一:攻高端、夯基础,努力推进产品结构升级
为应对传统产品需求下滑的挑战,许多企业致力于新产品开发,通过发展高端产品去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表现之二:高端装备自主化开始向纵深领域推进
以特高压输变电设备为例,出线装置、高压绝缘套管等长期受制于进口的关键零部件正在逐渐取得自主化突破,主机企业开始摆脱被外商索以超常高价的被动局面。
国产数控机床在航空和汽车领域的应用也开始有突破。
表现之三:开始重视创新能力建设,研发试验室建设投入明显加大
为掌握产品创新的主动权,提高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行业排头兵企业(如潍柴、玉柴、东电、哈电、西电等),大力度投资于企业研发试验室的建设,力图打造在同行业中领先的研发试验能力。
(3)在快速提高的人工成本压力下,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快速升温
“机器换人”、自动线换人、信息化增效,在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正快速升温,蔚成风气,带来的不仅是抑制人工成本的过快上升,而且促进了生产效率、加工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4)节能减排日益受到更大重视
今年10月10日中机联召开了全行业的节能减排大会。数十家企业交流了各自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节能减排、绿色制造不仅是为了响应的要求,而且已成为机械企业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
(5)产业集聚在市场倒逼之下升级
为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附加值,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产业链不断延长,在最终产品需求并未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特点之四:“降”——在需求趋缓、产能过剩、成本上升、价格下行压力下利润率下降
有媒体报道,从2007年初至今,中国平均工资提高了一倍多,大宗商品平均价格增长了51%;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4%。今年上述成本上升压力有增无减。
在需求趋缓、产能过剩、成本上升、价格下行压力下,机械工业利润率近几年来持续下降。利润率的下降趋势对行业长远发展的影响比之于利润增幅下行更为深远。今年利润总额虽恢复增长,但利润率仍在下行,对此应给予极大关注。
进入“十二五”以来,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逐年下行,而实现利润增幅下降速度则更快,因此主营收入利润率逐年下行,现已由“十一五”末2010年的8.38%(年报数)的历史高点,下降至今年1-9月的6.37%(快报数)。
“十五”、“十一五”期间机械工业利润率的上升主要得益于规模效益的驱动。但进入“十二五”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取向由规模、速度转向质量、效益,机械工业经济规模增长速度逐年快速下滑,从而导致利润率也由“十一五”末达到的高点向下快速下行。
利润率下降对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影响甚大,不能等闲视之。虽然今年年机械工业的利润总额增长了12%以上,但利润率仍在继续下行,这说明机械工业仍未真正摆脱困境,仍未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需求趋缓、产能过剩、成本上升、价格下滑”的困难状况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虽然今年行业在调结构、促升级、强管理等方面加强了努力并取得一些进展,但利润率仍未扭转下降势头。这一严峻现实警示我们:行业转型升级步伐还须加快,必须更努力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