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户籍改革 农民最怕拉进城、被落户

   2014-08-05 京郊日报刘菲菲 高珊珊 赵语涵 杨旗5310
核心提示:日前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户口不再分“农业”和“非农业”,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日前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户口不再分“农业”和“非农业”,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一改革之举,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不再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之后,如何逐渐剥离与户籍相挂钩的诸如养老、医疗、教育、土地、就业等关系民生的社会福利,无疑将是焦点和难点所在,也是眼下京郊农民最期盼和最担忧的。
 
  就业

  别再叫俺农民工
 
  昨天一早儿,从延庆县香营乡开往市区的就业班车上格外热闹。虽说《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已公布几天了,但在这辆班车上,农民工们仍在热议取消农业户口这一话题。
 
  “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城里人和农村人身份上统一了,咱进城打工不会再被喊为‘农民工’了吧?”说这话的叫郑留德,香营乡里仁堡村人。老郑今年50岁,媳妇患有高血压,不能外出打工,儿子正在读高中,家里的经济负担全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
 
  家庭经济生活十分拮据的老郑,一直想进城打工,多赚点钱。去年4月,北京缙阳腾飞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在全乡招工,郑留德头一个报了名,经过面试、体检合格后,他来到西城环卫所下属作业队北京西杰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成为一名环卫工人。“做保洁虽然累点,可单位给缴纳了保险,去年上班以来共赚了3.7万多元。”说到这份工作,老郑打心眼里满意,每月有固定收入,在单位吃住条件也都很好,可就是头顶上这个“农民工”头衔,总让他觉得矮人半头。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老郑在家特别关注了报纸、电视新闻中对户籍制度改革的解读,这次回城上班,他还特意拿了一份刊登了相关内容的报纸,这份报纸在班车上成了工友之间的“抢手货”。“你们看看,这专家说了,户口登记制度统一后,将不再以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为依据区分农村人与城里人,改为根据从事的职业区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老郑指着报纸上的内容说,“以后咱就是正儿八经的环卫工人了。”
 
  土地

  怕失去自家地
 
  这几天,取消农业户口成了密云县河南寨镇套里村农民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话题。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民对取消农业户口这一政策的忧虑是:担心会失去农业土地和宅基地使用权。
 
  “取消了农业户口,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以后就跟城里人一样,没有地可种了?”种菜大户郑凤全话语里满是忧虑,“要是这样的话,俺们的收入来源就断了。”老郑是村里的蔬菜种植大户,这些年,他带领着村民成立起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了70多户菜农的致富领头人。说起如今种菜的收入,老郑说:“一年的纯利润起码有六七万元,不比在城里上班赚的少。”
 
  能有今天的收入,老郑坦言跟各项惠农政策是分不开的。“起初建大棚搞设施农业,农民手头没钱,每栋补贴了3000元钱,再加上村里每栋给补贴1000元,这才把大棚建了起来。”郑凤全感慨地说。今年,由于家里的几栋大棚已经老化了,老郑对大棚进行了翻建,采用一水儿的保温科技,翻建每栋大棚需花费12万元,其中每栋棚政府给补贴6万元。
 
  正当老郑踌躇满志地准备在农业种植方面大干一场时,赶上了取消农业户口这一政策出台,这让老郑心里打起了鼓。“改成居民户口,俺们倒没有意见,可千万别不让俺种地了。否则,俺宁愿不改。”不光郑凤全,合作社里其他菜农也有这样的担忧。
 
  除担心户籍改革后会失去土地,郑凤全的另一个担心是:取消农业户口后,宅基地政策是不是会随之变化。“现在农民的宅基地是可以代代继承的。要是身份变成了居民,宅基地是不是也被设定使用年限。咱农民要是没了宅基地,又买不起城里的商品房,将会居无定所。”在老郑们看来,如果取消农业户口,那么也期盼在土地和宅基地政策上可以保持现状,或出台更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的新政。
 
  养老

  盼退休待遇一致
 
  这几天,家住昌平区十三陵镇昭陵村的韩慧和家人,一有工夫就讨论这一户籍新政,焦点话题就是退休养老待遇问题。“现在农民和居民养老退休待遇方面仍存在二元结构。俺们期盼户口一致后,退休待遇也能和城里人一致。”韩慧说,她和丈夫及双方父母都是农户,随着养老成本不断增加,全家人对能否安心养老总有种焦虑感,户籍新政一出,他们最盼望能和城里居民一样,享受到每月能领取和城镇职工一样待遇的退休金。
 
  韩慧翻出小两口收到的社保缴费明细账单说,她和丈夫、母亲分别在县城上班,每月也缴纳养老保险,按单位现行退休金支付标准,非农户的同事退休后按城镇养老金待遇领取退休金,她作为农业户籍人员,退休时只能一次性获约10万元的养老金,也就相当于城镇职工三四年的退休金总额。
 
  “我们也期盼着早些转为非农户口,曾想借拆迁的机会农转非,可村里没有拆迁计划。”韩慧说,她的公婆和父母目前也都是农业户籍,谈到转为非农户,老人们的一个共同心愿就是养老待遇的提升,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退休待遇。
 
  在期盼着退休养老待遇能随着户籍改革一起“城乡拉平”的同时,韩慧也有担心:“虽说退休制度是和户籍管理相挂钩的,但毕竟并非户籍制度本身,连专家都说,如何逐渐剥离与户籍相挂钩的诸多社会福利,将是此次改革的焦点和难点所在,就怕退休制度难以像户籍制度改革一样,能这么干脆利落地‘拉平’。”
 
  医疗

  望提高看病报销比例
 
  今年55岁的延庆县珍珠泉乡水泉子村农民程瑞春,得知要取消农业户这事儿后,除了关心自己土地是否还保留、各项社保能否与城镇居民看齐等问题外,眼下最担心的就是医疗费报销比例能否提高。
 
  程瑞春表示,目前,他家最重要的一笔开支是医药费。“咱们这边经济条件差,加上报销比例低,负担不起医疗费,有了病先扛着,扛不住再去医院。”程瑞春说,他妻子就是扛了很久才去的医院,被确诊为双侧股骨头坏死和腰间盘突出后,每年要花1万多元的医药费。“有些药在社区卫生室买不着,得去县城买,按照现在参加的新农合门诊报销比例:乡镇社区一级医院55%、县里二级医院40%、市里三级医院30%。最后一算总账,连一半的医疗费都报不了。”程瑞春说,虽然,近年来新农合的报销起付线在降低,报销比例在提高,但还是没法跟城镇职工的医疗报销比例相比。
 
  “希望这回改革能把咱农民医疗费的报销比例提上去,让我们不再怕看病,有了病就敢去。”程瑞春对改革充满期望的同时也有困惑,“咱们是每年缴费一次保一年,城里人是按照工资比例每月缴费,真要跟城里一样了,咱们怎么缴费?费用高了会不会成为新负担?”
 
  教育

  愿孩子能上个好学校
 
  这个暑假,大兴区魏善庄镇李家场村村民胡景娜,对于是否把刚刚小学毕业的儿子李震转到县城初中借读,一直很纠结。“我们两口子都是农业户口,孩子只能在魏善庄第二小学就近入学,9月的新学期就要升初中了,能到城区初中上学,是我们的心愿。”胡景娜说。
 
  “俺们农业户口转为居民户口后,盼着孩子不用进城就能上个好学校,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胡景娜说,对于转为非农户口后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个担忧,担心那些优质的教育资源来不到家门口。
 
  “今年7月,孩子刚从魏善庄二小毕业,成绩属上游,如果和城里的孩子相比,我担心孩子还是有很大差距,我觉得造成这样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资源城乡二元结构。”胡景娜说,但愿转成非农户籍不只是户口本上的变化,而是从教育、就业、福利保障等各个方面,让居住在乡下的人找到城里人的感觉,这样户籍改得才有意义。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