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多重因素叠加 玉米机市场“急刹车”

   2014-09-09 中国工业报(作者:杨红英)7070
 
  但显然他的观点不被大家所认同,“收成都没有了,谈何购买力!”
 
  在用户方激辩购买力是否下降的同时,农机生产制造商以及代理商们则谋划着如何在缩小了的蛋糕上能多吃一口。
 
  据了解,过去五年我国玉米机收率连续五年增幅超过6个百分点,2013年达到49%,实现了玉米机收面积和机收水平双双大幅度增长。
 
  无疑,相对于小麦95%以上,水稻近70%的机收率来讲,49%的玉米机收率不仅彰显了玉米机蓬勃发展的潜力,其作为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整个市场蛋糕及上涨的空间也是棉花、油菜、甘蔗等不可比拟的。
 
  正因此,近年来众多企业加入到这一渐趋成熟的、处于上升通道的市场竞争中。从上世纪70年代只有1家企业生产1种型号,到现在六十余家企业研制开发出不同型号的多种玉米联合收获机械。
 
  除了企业数量的增加外,我国玉米收获机产能在经历了2012年的供不应求之后,扩充产能也成为众多企业的共同选择。
 
  早在年初,记者去福田雷沃重工采访时,负责玉米机销售的人员就表示,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困扰行业的一大问题。在他看来,今天玉米机销售不会太乐观。
 
  如今有了这种突发的旱情,使下半年竞争加剧的状况将更加突出,即便是为了减少库存,或许价格战也将成为一些企业的无奈选择。
 
  追本溯源
 
  一直以来,中国农业机械领域,产品、技术发展迅速,竞争模式尚显初级粗糙,企业之间的竞争远未发展到“价格层面的短兵相接”;即便国外品牌同等型号产品在中国售价平均高出其他地区10%以上,也丝毫没有影响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也正因如此高的“溢价空间”,国外企业在中国的日子甚为滋润。
 
  但情况已悄然发生改变。比如农机行业的排头兵企业此前就提出内涵式增长,通过强化自身的实力,强化产品和服务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而市场集中度上,市场占有率位居前10的企业占据70%左右的市场份额,部分强势品牌的效果开始显现。比如2013年福田雷沃全年累计销售各种型号的玉米收获机1万余台,同比增长57%;山东金亿、山东巨明、天津勇猛、山东国丰等企业也有不俗表现,同比增势强劲,占有率步步攀升,这些企业共同构成中国玉米收获机市场强势品牌的阵营。
 
  但这些并不能掩盖我国农业机械产品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因为这些成绩的获得大多依靠蓬勃发展的市场,利用灵活多变的市场营销模式以及便捷的服务帮助,而不能说是真正产品品质上的提升。
 
  也有业内人士直言,我们农机行业一进入市场就选择了一条“捷径”,先利用价格优势快速打开市场,然后随着市场的扩大而调整产品结构与质量,改善品质以适应品牌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在于养成了企业务虚的文化,过于注重渠道铺建,而忽视了“源头”产品的持续投入,以至于各家产品也没什么差别。
 
  虽然洋品牌近年来也是动作频频,而且各种广告宣传也并不示弱,但其优势却在于其有完善的产品体系做支撑。
 
记者以为,无论哪个行业,最终的竞争点还是在于产品本身。虽然外观设计、营销活动等可以为企业发展提升动力,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企业产品必须要有价值,产品力必须是可持续、可期待的,否则若投入带不来效益和回报,反倒成了企业的负担。 
 
标签: 玉米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