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从失地农民到“农场主” 营业执照背后的转型之变

   2014-09-22 云南网(作者:贾献培)7340
核心提示:拿到家庭农场营业执照已经一个多月了,陈蓉对未来农场的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
   拿到家庭农场营业执照已经一个多月了,陈蓉对未来农场的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
 
  “不是拿个执照、挂个牌子就是农场了,和以前种地完全不一样。”这不只是一张营业执照那么简单,意味着将彻底告别传统农业耕作模式,向营业执照上规定的经营范围“水果、蔬菜种植;车辆清洁服务;家政、保洁服务”拓展和进发。
 
  8月5日,呈贡区下庄社区居民陈蓉从呈贡区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领取了“昆明耕乐果蔬种植家庭农场”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这是呈贡区颁发的张家庭农场营业执照,也是目前全市仅有的6个已注册家庭农场之一,成功办理“个转企”让陈蓉实现了从失地农民到“农场主”的华丽变身。
 
  新的经营模式正在农村成长
 
  家庭农场并非新鲜事物,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此后,一种新的经营模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农村,家庭农场主通过租赁、流转土地从事适度规模种植养殖或加工农产品(000061,股吧)等生产,进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经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云南省工商局从2013年12月1日开始实施《云南省家庭农场工商登记注册试行办法》,其中明确家庭农场是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中经营为基础,以家庭(成员)投资和生产经营为主要形式,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以家庭(成员)为主要投资经营者,以农业种植、养殖为主,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年限3年以上。经营范围以农业种植、养殖为主,鼓励开展多种经营。
 
  “我们一家三代人都靠种地为生,以农业为主,当时只想注册一个公司,工商局工作人员说可以注册家庭农场,还介绍了一系列政策。”陈蓉说,2010年7月起,自家就以每年5.7万元的价格,从下庄社区居委会租种了80亩集体土地,租期30年,目前种植着蔬菜、水果和部分粮食作物.
 
  投入相对较小能享扶持政策
 
  呈贡区政务服务中心工商注册窗口负责人吴小波介绍,为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工商注册窗口开辟了绿色通道,对开办家庭农场提供“一站式”服务,一天办结。这也标志着种养大户实现从自然人到工商登记的法人的转变,在财政、金融等方面能够享受到相应扶持政策。
 
  最终,陈蓉注册了“昆明耕乐果蔬种植家庭农场”,注册资金30万元,地址位于呈贡区雨花街道下庄社区大牛圈。“以前人们觉得农业只是体力劳动,不仅累,收入也不高。现在地少了,土地成了稀缺资源,城里人生活工作压力大,来农村耕作也是一种娱乐放松的方式。”这是陈蓉把家庭农场取名为“耕乐”的初衷。
 
  “家里以前开过农家乐,但和家庭农场完全是两个概念,没法跟农场比。”在陈蓉的父亲陈学卫看来,和传统农业相比,家庭农场有了自己的名字,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增加收入,而和都市农庄比,家庭农场的规模和投入都相对较小。
 
  对未来,陈蓉有自己的规划。“以农事体验和农业观光、休闲为主,通过类似QQ农场的方式,把田地划分成小块,让城里人来认购认领,还可以认养果树,还可以带着全家来休息休闲,自己采摘果蔬。”她还打算邀请农林部门定期对蔬菜水果进行检测,并建立蔬果追溯机制,保障食品。
 
  既促进产业发展又实现农民增收
 
  “家庭农场总量并不大,但对提升农业产业档次和规模却很重要。”昆明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树华认为,家庭农场同传统农业的关键区别在于组织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创新了农业发展模式,使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实现集中和整合,提升综合效率,符合产业发展趋势。
 
  “未来可以通过产业聚集发展,延伸产业链,实现多产业联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郭树华说,随着家庭农场的发展,还将带动文化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向第三产业延伸,从而带动更多农民就业。
 
  这与陈蓉的想法不谋而合。在陈蓉的规划中,将专门针对呈贡失地农民多的特点,招聘“工人”时主要选择失地失业农民,农忙时帮忙打理农场,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农闲时进行家政等技能培训,并推荐工作,既促进产业发展,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真正实现农民身份的转型升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