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渴望适应山地丘陵种植区的谷子生产机械

   2017-04-27 中国农业新闻网6980
核心提示:2015年山西省谷子播种面积是340万亩左右,受市场价格影响,2016年的播种面积是300万亩,近年来的播种面积基本上是2000万亩,山西占到1/6左右,较时期面积已经缩减一半以上。
    近日,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建福前往山西农大拜访郭平毅教授。郭教授是山西农大谷子创新团队的领头人,这几年在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中取得了不少突破。又到谷子播种季节了,还有没有更适宜的农机具?成为老王的一个心结。“去年一亩地间苗费用300元。”王建福觉得,人工费用高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一个瓶颈,关键300元还请不到熟练、尽心的间苗农民,还是机器靠得住。


 

渴望适应山地丘陵种植区的谷子生产机械

 

    难:丘陵地区缺乏播种机具

 

    2015年山西省谷子播种面积是340万亩左右,受市场价格影响,2016年的播种面积是300万亩,近年来的播种面积基本上是2000万亩,山西占到1/6左右,较时期面积已经缩减一半以上。

 

    “比较效益不差,但是劳动强度大,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兼业种粮的形势。”王建福说。

 

    尽管谷子耐旱,但品种生育期短、产量不高,增产又有限,再加上谷子种植要整地、施肥、播种、间定苗、除草、中耕、收打、晾晒等,各环节劳动力投入都比较大。

 

    据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数据显示,种植谷子每亩需10.8个工日,其中最繁琐的环节——间苗每亩地就需2.5个工日,所以影响了谷子种植面积。

 

    “这几年,平川地区连片种植的谷子地机械化播种和间定苗,已经解决。”王建福说。

 

    2004年前,榆社县河峪乡谷子的种植面积仅6万亩,亩产300斤左右,亩收入在400元左右。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目前,全乡谷子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亩产也提高到600斤以上,每亩收入稳定在1800元以上。

 

    面积、产量、收入的“三增长”,这离不开合作社牵头试验示范的机械化作业带动。目前合作社采用的机械化精量播种已经实现旋耕、镇压、铺膜、施肥、播种一次完成,并且实现了不间苗、不除草。

 

    “其中的原理是改变了条播的种植方式,采取了穴播方式,地膜可以将草压住。”王建福解释,每亩地除了节省人工,还可以增产100斤左右,而且省下了地膜费用。

 

    “这项技术对晋中所在的东山地区来讲是一项增产技术。东山地区积温低,地膜可以起到增温保墒的作用。”郭平毅教授认为,一个60岁的劳动力一年种200亩谷子已不是问题。

 

    “但丘陵小地块的播种和间苗问题还在困扰我们。”王建福说。

 

    王建福的问题不是个性问题。山西是小杂粮王国,气候多样,山区丘陵面积占到全省2/3以上。然而适合山区丘陵耕作的小型谷子播种农机具开发不足,成为山西这个谷子种植大省发展的一个瓶颈。

 

    “目前使用除草机动力改装的播种机一天可以播种十几亩地。”去见郭平毅之前,有关专家给王建福推荐了长治市永成农机厂的一款小型机械。郭教授又给他推荐了忻州市五台县一家农机厂的播种机。随着山西杂粮产业振兴工程的实施,丘陵地区谷子播种机械化已经成为当地农机企业探求的目标之一,但是取得市场认可还需时日。

 

    第二难:谷子机收瓶颈待破解

    “谷穗和麦穗不一样,是弯曲的,虽然目前市场上有谷子联合收割机,但都是小麦、水稻收获机的‘改装机’,收获时容易漏谷穗,而且碾压出来的谷子含杂率高,不利于下一步加工成商品米。”王建福解释。

 

    这是王建福拜访郭平毅的另一个小九九。传统种植中,谷子收获主要靠人用镰刀收割、掐穗以及碾压、脱粒,收获期长,劳动强度非常大。

 

    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加剧,机械化收获已成为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的一个梦想。近年来,王建福从河北等地购买了不同的谷子联合收获机,但是收获效果很难满意。

 

    据了解,谷子植株重心高、易倒伏,给收获增加了难度;在脱穗中容易导致秕谷混杂在谷子里,肉眼难以分辨,给小米加工带来很多麻烦。谷子脱粒时的损伤和损失问题依然是脱粒机企业需要攻克的首要技术难题。“这中间,我们也走了很多弯路。”郭平毅教授认为,这种弯路不是研究的方向出了问题,而是国内一些脱粒机厂家误导,信誓旦旦地说没问题,一到田间就出现问题。

 

    后来,郭平毅选择了日本的一款农业机械,对筛子等关键零件进行了改装,实现了谷子收割、秸秆粉碎、脱粒一次完成,在山西晋中寿阳、忻州繁峙县等地试验示范表明,其收割效率和脱粒效果取得了质的突破。

 

    “比以前是好多了,但漏穗问题还存在,捡谷穗也不是长久之计。”郭教授团队的王宏富教授说。

 

    “把谷穗直起来。”郭平毅认为直穗品种有可能是解决谷子机械化收获的一把钥匙。

 

    据了解,山西农大选育的一个尚未进入评定阶段的“农大10号”,就是一个矮化直穗的品种。“虽然口感还存在问题,但克服这一困难,机械化收获就不成问题。”王宏富说。

 

    “谷子体系今年也有个直穗的品种进入试验示范。”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杨军说。

 

    第三难:需求个性多研发投入少

 

    “精力都耗费在寻找机械上了,咱们一个小合作社,没有能力和高校、企业共同研发适合自己使用的农机具,但的资源是让人家把我们作为试验基地。”王建福说。

 

    河峪小米合作社的机械化窘境也是山西乃至谷子机械化问题的现状。

 

    谷子在山西不是小杂粮,但是在却是一个小品类。谷子相对于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而言,播种面积小而分散,机具需求量少,小众化特征明显。

 

    这意味着研发机具所需投入大且回报率低,所以针对谷类专用机具在我国一直处在研发和小范围试验示范阶段,无论是地头的“土专家”,还是农机厂的“正规军”,都是小麦、水稻等作物的“改装者”,再进一步就很难了。而且现实是,农机企业一没有做公益的实力,二没有利润驱动,很难有研发的动力。

 

    如何改变谷子“借锅做饭”的机械化窘境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

 

    “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谷子生产机械化项目的开展,企业也应准确定位谷子收获机市场,各领域通力合作,产学研推联合攻关,共促谷子生产机械化。”有关专家建议。

 

    “政府补贴,让大学、农科院等公益研究机构和农机企业合作,形成产业联盟,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是一个路径。”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有关人士提议。

 

    “考虑到丘陵山区谷子生长的现实,我们渴望的是适应山地丘陵种植区的小型轻简机具,而且一定要是要与谷子生长特性相匹配的专用机械。”王建福认真地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