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籽粒机:背后是一个数百亿的产业链!

   2017-08-16 农机直通车·农机之家党东民4430

    新思维

 

    临储政策调整的目的是建立价补分离新机制,这一定是多因素权衡利弊的结果。毫无疑问,政策调整的出发点,首先要考虑的是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在调整中如何才能限度地保护农民的利益?我以为,通过调整,推动玉米种植生产模式的转变提升,应是政策调整瞄准的真正靶心。

 

    换个角度理解玉米产业链的问题,果穗机高速发展的同时,把我国现阶段玉米种植生产模式的缺陷也暴露出来。

 

    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不是不种玉米了,调减到位以后,玉米仍是粮食生产的大头。据公开数据,从2005年到2015年,镰刀湾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由0.87亿亩增加到1.56亿亩,玉米产量由2969.60万吨增至6211.61万吨。按照农业部计划,2016年一年就调减3000万亩,2017年继续调减1000万亩,本地区仍有1.22亿亩。那么,农民如何才能继续靠种玉米赚钱?如何提高玉米种植效率?如何从根本上提高玉米的竞争力?这是我们调整的必答题。

 

    看来,玉米产业竞争力低下的问题,不是头疼脑热的小毛病,而是产业体系出了问题,必须从创新品种选育、种植模式、播收储运、流通消费等整个产业链条再造体系,围绕新形式、新常态、新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找出解决办法。

 

    谁破题?

 

    此时此刻,籽粒机以新角色进入业界视线。不是因为籽粒机技术先进,而是因为其在玉米生产降本增效链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换句换说,籽粒机引导的是一种先进的玉米生产方式。

 

    那么,能不能理解为,果穗机与落后的玉米生产方式相关联?我不能这么回答,你要这么理解,我也没有意见。至少,这10年现状是,我们玉米种植效益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库存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玉米及其替代品的进口仍继续增加。因此,把玉米作为本轮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目的就是要以玉米来破题,解决我国粮食生产中核心竞争力问题。

 

    其实,国内企业在籽粒机研发上也有了不下五年的时间,但多数停留在样机阶段,市场空间也非常有限,缺乏推广机会,以至于有些企业迫不得已而停产。实际上,除黑龙江、内蒙古农垦部分地区以外,其余地区玉米生产仍是传统模式,玉米机市场是果穗机一统天下。不能不承认,籽粒机一直是业界一个痛。

 

    显然,果穗机引导下的传统玉米生产,弊端被暴露无遗。生产成本高,品质质量不均衡,特别是不适应下游产业的个性化需求,因而就难以抵挡进口玉米的冲击。那么,如何破解长期以来我国玉米生产中,叫量不叫卖的困局呢?答案很简单,以降本、提质效为目标,大力推进生产方式变革,即: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这正是籽粒机引导下的新型农艺模式,没有籽粒机就无从谈起。

 

    为什么?

 

    我们绕了个圈子,又回到原点。业界恐怕没有想到,籽粒机再次回到视线,竟有了拯救者的角色,从被市场冷落到刮目相看,从研发中心到期待再次上线,当籽粒机重新披挂上阵时,已被委以重任,为传统玉米生产方式降本增效而破题。

 
标签: 农机 市场 政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