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土地“活”了 腰包鼓了

   2014-08-21 甘肃日报(作者:刘兴元)5750
核心提示:近日,记者来到永昌县南坝乡,只见雨后的山川满目青翠,生机勃勃。田野里盛开着紫色花朵的琉璃苣与金灿灿的向日葵交相辉映,景色如画。
   近日,记者来到永昌县南坝乡,只见雨后的山川满目青翠,生机勃勃。田野里盛开着紫色花朵的琉璃苣与金灿灿的向日葵交相辉映,景色如画。
 
  南坝乡乡长李永文介绍说,乡上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大面积引进种植观赏性强、经济价值高的琉璃苣和向日葵,培育了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也为生态旅游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记者走进西校村流转经营的农田里。举目望去,数千亩琉璃苣犹如一片紫色的海洋,让人赏心悦目。
 
  西校村党支部书记周忠山说:“我们村共有耕地3200亩,今年将3000亩耕地流转给了专业农业合作社种植琉璃苣,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还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务工经商,多渠道增加收入。”
 
  在西校村七社一块琉璃苣地里,村民俞学春、吴银秀夫妇正在拔除杂草。俞学春对记者说:“这是我家流转给专业合作社的耕地,今天我们虽然在自家地里干活,但实际是给别人打工,两口子一天能挣180元。”
 
  吴银秀接上话茬:“现在12亩土地全流转出去了,每年收入租金6000元,我们俩再帮着给人种田,一年能收入2万多元呢。”
 
  南坝乡位于永昌县南部边远山区,是金昌市最小的乡镇,只有4700多口人,1.54万亩耕地,是省上确定的沿祁连山浅山区扶贫开发重点区域。
 
  李永文告诉记者,作“活”土地文章,挖掘土地潜力,是“逼”出来的一条路子。当地既没工业,也没矿产,过去种植的小麦、啤酒大麦经济效益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只有实行集约经营,发展特色农业,才能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永丰村五社46岁的王润发,是一位头脑精明的农民。2012年年初刚开始实行土地流转时,许多人顾虑重重,积极性不高。王润发通过算账对比,认定了这是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便带头将16亩耕地流转给种植大户经营,自己带着妻子常年外出打工。一年下来,全家的土地租金和劳务收入加起来达到了4.8万元。在王润发等一批农民的示范带动下,到2012年底,全乡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500多亩。
 
  为了确保土地流转健康、有序推进,2013年,乡上扶持成立了1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9030亩,集中连片种植节水的琉璃苣、向日葵、大西洋洋芋、大棚蔬菜等农作物,并同省内外农字号大企业、大集团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保证了特色农产品种得多、卖得出。
 
  走进祁庄村,100座大型塑料温棚排列整齐,十分壮观。温棚内种植的番茄、葫芦、辣椒正值上市期,累累果实缀满枝秧。这是四社村民贾希荣流转土地建起的设施农业园。
 
  贾希荣告诉记者,实行土地流转后,他于去年开始搭棚种菜,产品主要销往金昌、武威市场,效益挺不错,一个棚每年的纯收入不低于5000元。
 
  在祁庄村5社,记者见到了43岁的村民李兵祥。他于去年牵头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多亩,专门种植琉璃苣,所产的花籽销往东北地区,是提炼高端精油的上好原料,市场潜力很大,销路不用发愁。
 
  “土地流转,给我提供了创业发展的平台,也使村民们得到了实惠,去年我支付的土地流转租金就有150多万元,还雇请当地村民在农田干活,支付劳务费200多万元。”李兵祥说,“今年我流转的土地超过了4000亩,根据目前琉璃苣的长势情况看,效益会比去年还好。”
 
  永丰村共有耕地3000亩,目前已流转2000亩。村党支部书记李勇告诉记者,以前农民种植小麦、啤酒大麦,每亩净收入500元左右。现在种植琉璃苣、向日葵等节水作物,每亩地的纯收入能达到1500元以上,增加3倍多,还能少浇一轮水,每亩可节水300多立方米。
 
  永丰村五社村民朱辉明,将20亩承包地流转给了村里的专业合作社,每年能拿到1万元租金,他和妻子从土地上腾出手,常年在永昌县城建筑工地打工,两人一年至少收入5万元。
 
  今年,南坝乡土地流转面积已经增加到9880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64.6%,成为目前金昌市土地流转速度最快、流转率的乡镇。
 
  李永文对记者说,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如今全乡种植结构得到了优化,特色农业形成了规模,农民收入大幅提高。2013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45元,同比增长17%;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8500元。
 
标签: 土地流转 产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